吊鉤式拋丸機能否自動清洗工件?具體原理是什么?
吊鉤式拋丸機能夠實現自動清洗工件。
原理
丸料拋射
吊鉤式拋丸機內部設有拋丸器,拋丸器高速旋轉(一般轉速可達 2000 - 3000 轉 / 分鐘左右)。在旋轉過程中,通過離心力將彈丸(如鋼丸、鋼絲切丸等)以很高的速度(速度通常在 60 - 80 米 / 秒左右)拋射到被懸掛在吊鉤上的工件表面。
這些高速運動的彈丸就像無數微小的 “錘子” 一樣,對工件表面進行撞擊,從而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皮、銹跡、污垢以及舊涂層等雜質。
丸料循環與回收
拋射后的丸料和從工件表面清理下來的雜質一起,通過設備底部的螺旋輸送器輸送到斗式提升機。斗式提升機將丸料和雜質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倒入分離器。
在分離器中,利用重力和氣流的作用將可用的丸料與雜質(如灰塵、破碎的小丸料等)分離開來。完好的丸料被送到儲料倉,然后再通過供丸系統重新輸送到拋丸器中進行循環使用。
而雜質則被收集到廢料箱中等待處理。
工件的懸掛與旋轉
工件通過吊鉤懸掛在設備內部,在拋丸過程中,吊鉤可以根據設定的程序進行旋轉(通常可以實現 360° 旋轉),或者進行一定角度的擺動。這樣可以保障工件的各個表面都能均勻地受到丸料的拋射,從而實現全面的清洗效果。
自動化控制
整個清洗過程可以通過預先設置的程序自動進行。操作人員只需將工件正確地懸掛在吊鉤上,然后啟動設備,設備就會按照設定的參數(如拋丸時間、吊鉤旋轉速度等)自動完成清洗工作。
自動化控制系統還可以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例如監測拋丸器的電流、設備內部的氣壓等參數,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如丸料堵塞、電機過載等),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甚至停止設備運行以保護設備和確保操作安全。
一、設備參數相關因素
拋丸器性能
拋丸速度:拋丸器拋出彈丸的速度是關鍵因素。速度越高,彈丸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力越大,清洗效果越好。一般來說,拋丸速度在 60 - 80 米 / 秒范圍內能達到較好的清洗效果,但如果速度過低,如低于 50 米 / 秒,可能無法有效去除頑固的銹跡和氧化皮。
拋丸量:拋丸量指單位時間內拋丸器拋出的彈丸質量。拋丸量越大,單位時間內撞擊工件表面的彈丸數量越多,清洗效率越高。例如,在大型吊鉤式拋丸機中,拋丸量可能達到每分鐘 200 - 300 千克,而小型設備可能只有每分鐘 100 - 150 千克。拋丸量不足會導致清洗不徹底,尤其是對于表面積較大的工件。
吊鉤運動參數
旋轉速度:吊鉤的旋轉速度影響工件表面各個部位接受拋丸清洗的均勻性。如果旋轉速度過慢,工件某些部位可能會過度清洗,而其他部位清洗不足;如果速度過快,可能導致彈丸在工件表面的作用時間過短,影響清洗效果。通常,吊鉤每分鐘旋轉 3 - 5 圈能保障較好的均勻性。
擺動幅度和頻率:對于一些特殊形狀的工件,吊鉤的擺動可以使工件的復雜部位得到更充分的清洗。擺動幅度一般在 30 - 60 度之間,頻率在每分鐘 5 - 10 次左右較為適宜。
二、彈丸相關因素
彈丸材質
硬度:不同硬度的彈丸對工件表面的清洗效果不同。例如,高碳鋼丸硬度較高,適合清理硬度較高的工件表面,如鑄鐵件;而不銹鋼丸相對較軟,適合清理不銹鋼等較軟材質的工件,以避免對工件表面造成損傷。
密度:密度大的彈丸在相同速度下具有更大的動能。如鑄鋼丸的密度比玻璃丸大,在清洗過程中能產生更強的沖擊力,更適合清理表面銹蝕嚴重的工件。
彈丸規格
直徑:彈丸直徑的大小對清洗效果有影響。大直徑彈丸(如 2.0 - 3.0 毫米)沖擊力大,適合去除厚的銹層和氧化皮,但可能會在工件表面留下較深的彈痕;小直徑彈丸(如 0.5 - 1.0 毫米)能使工件表面獲得更光滑的效果,但對于嚴重銹蝕的工件可能清洗效果不佳。通常,根據工件表面狀況和粗糙度要求選擇合適的彈丸直徑。
形狀:彈丸的形狀有球形、柱狀、多邊形狀等。球形彈丸在拋射過程中受力均勻,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力較為穩定,清洗效果均勻;而柱狀或多邊形狀的彈丸在撞擊工件表面時可能會產生局部較大的沖擊力,適合清理一些特殊的粗糙表面或有頑固污漬的部位。
三、工件自身因素
工件材質
不同材質的工件表面與彈丸的相互作用不同。例如,金屬工件與彈丸之間的碰撞和摩擦較為明顯,清洗效果相對容易實現;而對于一些表面硬度較低、材質較脆的工件(如某些塑料制品或復合材料),如果彈丸的沖擊力過大,可能會導致工件損壞,需要選擇較軟的彈丸和合適的工藝參數。
工件的材質特性也會影響其表面粗糙度的變化。比如,鋁合金工件在拋丸清洗后表面粗糙度可能會比鋼鐵工件更容易改變,所以在清洗鋁合金工件時需要更精細地調整參數。
工件形狀和結構
復雜程度:對于形狀復雜、有較多凹槽、縫隙或內部腔體的工件,彈丸難以到達所有部位,清洗難度較大。例如,帶有深孔的工件,需要調整吊鉤的運動方式和拋丸角度,以盡可能使彈丸進入孔內進行清洗。
表面積大小:工件表面積越大,需要的拋丸量和拋丸時間就越多。例如,一個大型鋼結構件的清洗,可能需要比小型工件更長的清洗時間和更多的彈丸消耗,以確保整個表面都能得到有效清洗。
四、工藝參數相關因素
清洗時間
清洗時間過短,工件表面的銹跡、氧化皮等雜質不能完全被去除;清洗時間過長,雖然能使清洗效果更好,但會增加設備的磨損和能源消耗。一般根據工件的材質、表面狀況和銹蝕程度來確定清洗時間,如輕度銹蝕的小型工件可能只需要 5 - 10 分鐘,而嚴重銹蝕的大型工件可能需要 30 分鐘甚至更長時間。
設備內部環境
通風狀況:良好的通風可以及時排出拋丸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破碎彈丸等雜質,保障設備內部清潔,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如果通風不良,粉塵會在設備內堆積,可能會影響彈丸的拋射軌跡和清潔效果,同時也會對設備的運行和操作人員的健康造成影響。
溫度和濕度:設備內部溫度過高或過低以及濕度過大,都可能影響彈丸的性能和設備的正常運行。例如,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彈丸可能會生銹,降低其清洗效果;而溫度過高可能會影響設備的電氣系統和機械部件的性能。一般來說,設備運行環境的溫度保持在 10 - 35℃,相對濕度在 30% - 60% 較為適宜。